网站首页 > 国际 > 人文 > 王浩公:传播丝路法治公益文化的一面旗帜

王浩公:传播丝路法治公益文化的一面旗帜

2023-11-29 10:45:19 3001
“律师”二字对王浩公来说,不仅是一种称呼,更是一项事业,一份责任。这么多年来,他投入精力最多的是一个主题:公益。

2023年6月初,《时代人物》杂志发表了一篇介绍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主任、省市两级人大代表王浩公的文章,深入探讨了王浩公作为一名律师的心路历程,及其律师生涯孜孜以求的四个方面——“法治信仰”、“公益普法”、“代表履职”、“浩公讲法”。文章说,王浩公爱折腾,总是做很多别人看起来“无用”的事情。某种程度上,这确实也是王浩公律师执业经历的一种真实写照。

3b23610a737e858a2560330459d56e9.jpg

把公益干成了主业,挣钱却成了“副业”

王浩公是从2005年开始律师执业的。此后,他创办了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经办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案子。但客观地说,直到今天,王浩公依然是一个中低收入的律师。说起来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王浩公从来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挣钱上。

“律师”二字对王浩公来说,不仅是一种称呼,更是一项事业,一份责任。这么多年来,他投入精力最多的是一个主题:公益。

2010年4月,西安某火锅店使用“地沟油”事件曝光,因当时国家尚未出台相应的法律细则,无法还老百姓以公道。想到律师的职业使命,王浩公毅然站出来,将这家火锅店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消费者损失,并将赔偿款项打入市民防治胃肠癌项目基金。

类似的案件数不胜数:针对社会热点事件提起公益诉讼,为社会公众谋取福利,为寻常百姓维护权益。让大众看到法律的魅力,从而信仰法律,最终维护法律的权威。

还有,为乡村扶贫济困,为困难群体公益诉讼,帮助企业排查法律风险……类似不挣钱的社会性服务,王浩公从来没有中断过。

2022年11月底,正值冬季蔬菜丰收季。因疫情冲击等原因,陕西各地一些种植区农户的蔬菜出现滞销,很多菜都直接烂在了地里,让人心疼。加之当时还有不少社区都在封闭管理,西安城里还有很多人买菜不方便。那时电视新闻中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是一位老农的一车白菜仅仅卖了三十元。

得知情况后,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王浩公无法淡定。他决心去帮助菜农群众,为抗疫保供实实在在做点事。于是,他发起了“爱心接力、公益助农”为主题的抗疫保供公益行动。

王浩公以市场价购入了一万多斤的白菜,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到那些处于困境中的菜农。他们采取了现场直播的方式,介绍蔬菜滞销、菜农痛心的现状和滞销农户的困境。呼吁更多单位、更多朋友参与爱心接力。还通过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帮助三原、兴平的滞销农户进行了专门推广。

经过王浩公和浩公律师事务所团队的努力,爱心接力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三原当地企业和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先后接过这个爱心接力棒,购买了当地其余所有滞销白菜。这场爱心接力得以成功实现。

王浩公常说,作为一名律师、一名人民代表,这颗心必须连着民情民意。在公益为民的这条路上,我和浩公律所一直在行动着并将继续行动下去。

公益行动耗费了王浩公大量时间和精力,也错过了不少挣钱的机会。虽然效益收入一般,但他还总乐此不疲。这种似乎有些“另类”的存在,他从不后悔。他经常讲,社会的文明进步,总要有人愿意为之付出更多,甚至做出一些牺牲。律师,有责任主动去做社会主义法治大厦的奠基者。

王浩公多年一直在追逐这样的梦想。

撰文百万字、讲法上千场,只为那种法治情怀

王浩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法治公益宣传,为唤醒社会公众法治意识大声疾呼。他不仅借助报纸、电视及网站等传媒,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宣传法治,还经常深入社区、乡村、校园,根据不同受众,采取培训、讲座、演讲、报告等方式开展普法活动。

0d22afdd540a90c182c8e539c4b202d.jpg

2011年,王浩公受聘“法治陕西大讲堂”的主讲律师,坚持每周开展法律讲座,一讲就是连续100多次。

2014年,王浩公策划发起“丝绸之路”法治宣传公益行,历时两个月、穿行西北5省区30多个市区县,先后为沿途数十万群众进行法治宣传,街头宣讲、法治报告、现场咨询……他们的行动受到了热烈欢迎和追捧。

王浩公还在陕西省各县区的居民社区、村委会进行法治宣讲;走进校园,为数十所大学、中学和小学做法制报告;走进机关,在十多家省级机关和超过50家市和区县、乡镇街道的机关干部进行法律演讲;走进企业,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开展法律讲座;对全省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进行法律培训;还受邀走进看守所、监狱,为在押人员讲解法律……

十几年来,王浩公开展法治宣传公益普法宣讲、授课等已经超过了1100场次。他和浩公律所法律团队通过中央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日报、西部法制报、华商报、人民网、陕西传媒网、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媒体进行以案说法更是超过了4000次,累计在现场直接参加聆听的人数超过了300万人次,通过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的总受众则突破了1.5亿人次……

从开始执业那天起,王浩公就从没有停下过公益和普法的脚步,总想把公平正义带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在他看来,一个充满法治信仰、法治理想的人,“以公益心做普法事所收获的快乐和愉悦是无价的”。

他开设了公众号和微博,用这种方式分享自己的感悟。用文章为弱势群体、农民工、残疾人争取权益。他以近乎强迫症的方式“苛待”自己:每天晚上法治文章没写完,就不能睡觉。久而久之,弄下个经常失眠的毛病,还附带诱发了心律不齐等多种伴生疾病。但他却从不肯放弃,就这样一直坚持着。不知不觉中,他的《浩公讲法》和各类法治文章已经写了上百万字。

《时代人物》是这么写的:“由于用词精准,尺度分寸把握的恰到好处,再加上法律专业的知识,在自媒体出道多年的王浩公,从来都是一种法治正能量的存在。”

始终坚持以法治信仰立心,以服务社会立身,以善念为民立命,于解民情接地气处立言。王浩公把别人眼里“没用”的事做得扎扎实实、干得有板有眼。这一干,就是18年。

745c7986ca162fe931a06b8a1ec030c.jpg

三句口头禅是心声,更是行动

王浩公有三句口头禅。第一句是“听党的话,跟党走”,第二句“信仰法律、坚信法治”,第三句“心存善念”。

这三句话王浩公在浩公律所讲了10多年,虽然没有天天讲,但至少也是周周讲。每个星期的律师例会、每次浩公律所内业务培训,王浩公都会讲。

2016年起,王浩公先后当选为西安市未央区人大代表、西安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法制委委员、陕西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员。

代表就是使命,职务就是责任。作为律师出身的人大代表,王浩公更是全力争取在地方立法和法律监督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浩公说,“听党话,跟党走”,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关心的事,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地落实,把党的重要指示和要求转化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实际成效,做一个坚定的实践者。

心里有了方向和目标,王浩公就特别关心关注民生热点问题。针对当时西安市雾霾较为严重的实际情况,他在连续进行了半年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立法治理雾霾的议案》,并联名11位人大代表提出了《西安市雾霾防治条例(草案)》,成功实现了地方立法。

从2016年开始,王浩公平均每周至少一半时间都和其他人大代表一起,奔波在代表履职中。

64fb7ba9160061bf2cd88e4c4ba858b.jpg

2018年,他提出40多件代表建议,包括加强电瓶车管理、帮扶小微企业发展、推广新能源汽车、公共场所禁烟、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以创新推动节能减排、加强物业公司监管、规范共享单车停放、树立“绿色司法”新理念、政府出台政策引进人才等。其中,《关于政府出台引进人才政策的建议》被评选为优秀代表建议。

2019年,他提出25件代表建议,包括改进交警贴条、规范城管执法、规范西安市门头牌匾管理、规范洒水车、加快公共图书馆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法院移送管辖制度、加强山区农村垃圾处理、简化人民法院立案材料、解决西安市一些街区垃圾杂乱问题、全面开放公共体育场馆、有针对性加强普法宣传、整合和改进公安网络系统等。

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四年,王浩公在省和西安市两级人大会议上每年提出的代表建议都超过了40件,分别达到44件、46件、89件和50件。有人问他,“代表建议专业户,为什么能这么执着?当这么多年代表都不见一丁点儿松懈?”虽然没有说出口,但在王浩公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恒久不变的答案,这就是“坚信法治的力量,所以自己必须为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这些建议也确实对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有关部门在收到建议后,都及时细致地给予了答复和办理,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浩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那三句口头禅,是他自己的最大心声,而且要变成行动。不仅要那么说,更要实实在在那么做。喊几句口号容易,而要时时刻刻、始终如一贯穿到行动上,却需要持久地用心去努力。

王浩公的三句话口头禅,用最简易朴素的话语,表达了一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人民代表的炽热情怀。

【人物档案】

王浩公,男,汉族,1969年出生,毕业于西北大学法律系。现任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主任、陕西省人大代表、省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西安市人大代表、陕西省法学会法律风险预防与化解研究会会长。受邀担任陕西省监察委员会第一届特约监察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律师”、“全国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稳定优秀律师”、“全国法律援助优秀服务标兵”、“陕西省政法系统先进英模”、“三秦十佳律师”、“陕西省十佳法律援助工作者”、“陕西省十大普法模范”等荣誉称号。

热点推荐